北京殡葬北京殡葬北京殡葬

凤凰山陵园名人录—胡济民

胡济民的骨灰于1999年9月19日安放在北京昌平凤凰山陵园。
胡济民夫人钟云霄女士留言
我老伴胡济民逝世后,我感情上无法接受这残酷的事实。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知道了北京昌平凤凰山陵园。我与家人去凤凰山陵园实地考察了一下。觉得这个陵园风景优美,背山临水,的确是一个长眠的好地方。这里的立碑墓,小巧、大方而不落俗套。因此就选择了一个立碑墓,在1999年9月19日(胡济民逝世一周年)安放了我的老伴。凤凰山陵园的服务也是令人满意的。为了解决交通问题,每年清明节附近就专门为扫墓家属提供专车。进墓地大门后,还分发扫墓用的清洁纸,以及花卉。东西虽小,给家属以温暖,足见服务人员的用心良苦。

胡济民(1919-1998年),江苏如皋人。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物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创始人之一。
1937年胡济民考入浙江大学化学系,二年级时从化学系转到物理系,在竺可桢、王淦昌、束星北、王谟显、何增禄老教授的指导下刻苦学习。1942年毕业后被留在浙大物理系当助教。1943年到重庆的交通大学当助教。1945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英国文化委员会资助去英国留学。在伯明翰大学师从著名科学家、参与美国原子弹计划的Oliphant(奥里芬特)教授,在伦敦大学师从Massey (莫赛)教授。由于他在核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理论研究取得开创性成果,1948年获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49年9月回到了刚刚解放的浙江杭州,成为解放后第一批从海外归来的学子,应聘到浙江大学物理系任副教授,不久被任命为浙江大学副教务长。于1951年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5年初,党中央决定创建核工业,发展核武器,在北京大学建立我国第一个培养核科技人才的教学基地——北京大学物理研究室。他奉调到北京大学,并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任命为物理研究室主任,负责筹建和领导物理研究室的工作。1956年和1957年相继培养出我国第一批核物理与放射化学的专门人才。1958年物理研究室扩建为原子能系,后又更名为技术物理系,他担任首任系主任直至1986年,在此期间,他还兼任技术物理系党总支书记、北大党委委员等职。1980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后又兼任中科院数理学部常务委员、数理学部副主任。1982年至1986年连任两届中国核物理学会理事长,并兼任第一届全国核物理专业教材委员会主任和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卷核物理分卷编审,国家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组成员等职。1977年当选为北京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他古稀之年,还兼任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和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继续为我国核科技事业贡献力量。
胡济民是一位德高望重、科研教学成绩卓著的核科学家与教育家。半个世纪以来,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我国的核科技事业与教育事业,为推动我国原子能科学技术及核物理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从担任物理研究室主任到技术物理系主任的三十余年间,他倾注全力、呕心沥血,带领全系广大师生,经过长期艰苦努力,把北大技术物理系建设成为我国核科学与核技术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在他积极筹划和组织领导下,于1983年在技术物理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为核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在他领导下,北大技术物理系为国家培养了三千多名优秀的核科学与核技术方面的专门人才。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我国核科技战线上的中坚与骨干,许多人已成为著名的专家、教授、院士、英雄模范、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学术带头人与领导者。他在我国核科学界普遍受到人们的敬重和赞扬。
胡济民在原子核理论方面精深的学术造诣、丰硕的科研成果和他长期从教的丰富经验,凝结成重要的教材和科技专著,为我国的核科学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主编出版的《原子核理论》一、二卷,已成为我国核理论教学必备教材和核科技工作者重要参考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北京殡葬 » 凤凰山陵园名人录—胡济民